亲爱的老师、同学们:
大家过年好!
今年的寒假有些不一般。武汉肺炎成为了近些天来的头条、热搜、爆点,而口罩则被调侃称为了鼠年真正的年货。
最近的朋友圈、微博,几乎清一色都是小伙伴们将了解到的各方消息汇总、转发,似乎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了解掌握更多信息,以缓解内心的焦虑和恐慌;也期待通过这样的方式传递出宝贵的内容,让无法直接听到我们叮嘱的亲朋友好友收到这份新春最真挚的心意。
当人们面对远远超出自己认知和应对范围的事件时,就会产生应激反应。就如这次武汉肺炎事件发生后,人们反应各有不同:有的人不停地刷手机看最新进展,不断地看各种文章、截图、转发,有的人抢购口罩、白醋,有的人连夜离开,也有的人平时经常转发养生、必看,而此时却置若罔闻。其实,这些都是正常人对这类事件产生的正常反应,是我们自我保护的方式之一。但如果长期处在应激状态下,身心必然会受到负面的影响。
一、面对疫情,如何做好身心防护?
1.关照身体
远离传染源(如病毒携带者等)、切断传播途径(如洗手、戴口罩、减少出行等)、提高自我免疫力(如规律作息,包括适度运动、充足睡眠、控制饮食等),照顾好身体是防护的必要条件。
2.关照心理
(1)减少关注频率,减少因信息过载引发的心理负担。
虽然信息铺天盖地,但不表示你要捕捉和记住每条信息。尽量控制自己每天接收有关信息的时间不超过一个小时,特别是睡前不宜过分关注相关信息,减少干扰。
(2)充分利用假期时间做规划,并执行它。
由于疫情,也许寒假出行、走亲戚、朋友聚会等计划泡汤了,看到遗憾的同时,可以想想如何利用好这次机会,为假期做个规划吧!比如:听音乐、运动、阅读、睡觉、深呼吸、瑜伽、看电影追剧、写日志、插花、刷文献等等……
3.处理负向情绪
如果已经体验到了负面情绪,不妨尝试以下方式:
(1)积极自我对话。积极自我对话有助于提升自信,克服艰难。允许自己表达负面的情绪,可以这样告诉自己:“虽然事情令人恐慌,但我相信能够照顾好自己”,“这次假期没法出行了,但给我与自我内在相处提供了一个机会”,“这是个令人沮丧的时刻,但这不是最困难的时刻,我有办法适应这个情况”。
(2)运动。适度运动不仅可以提高身体免疫力,也能够缓解紧张的情绪,有助于改善疫情时期的无力、焦虑感。
(3)正向思维。面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时,可以运用如下的思考方式:自我肯定、去伪存真,辨识资讯,与不合理的信念辩论。
可以试着思考这样一些问题:可怕的事情真的会发生吗?有几种方法可以阻止这些事情发生呢?如果真的发生了,我担心有用吗?
二、身处疫情区或被隔离,如何调适自己?
突然的人身自由限制,被冠上「隔离」的要求,对普通人而言并不寻常。换作任何人,情绪都会产生波动,我们要做的是学习如何面对「隔离」。这个时候,可能会产生很多情绪与感受,比如慌张、不知所措、愤怒、沮丧、孤独感、被抛弃感等等。前面提到,这些都是正常人在异常情况下的自然反应,不要刻意压抑这些情绪,而是找到合适的途径允许自己体验和表达这些复杂的感受。
不论是面对疫情还是身处疫区或是被隔离,正如前面提到的,都需要从身体和心理两个层面关注自己。
学院作为同学们坚强的后盾,会时刻关注大家的状态。不妨有空的时候跟同学、老师多联系联系,跟他们讲讲了解你的情况,让他们放心。实际上,尽管身处疫区或是被隔离,同学们并非一味地脆弱与无助,我们可以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成为一个助人者,找到帮助他人的办法,也让自己体会到自身的能力与力量。
三、如果亲朋好友被隔离,我该做些什么?
1.共情
在电话里倾听他们的负面情绪与感受,鼓励他们,让他们体验到被陪伴、被支持、被理解。
2.分享
可以讲讲自己最近的心情,目的是与他们建立情感连接,而非自己一直倒苦水。
3.提供资源
除了食品、衣物等基本生理需求,提供写书单、音乐list或电影等资源,让他们能够充实精神需求。
需要注意的是,首先照顾好自己的身心,才能够有能量为亲朋好友提供帮助与支持。对他们的关心也需要适度——我不要我觉得,我要你觉得。
四、如果自己或家人出现疑似“新型病毒肺炎”症状,该怎么做?
1.若体温<38°,可先进行自我隔离、观察。
2.若体温≥38°,并持续1-2天没有退烧,请务必戴口罩,做好防护,立即就近求医,注意不要搭乘大众运输工具。
3.及时联系辅导员(班主任)报备情况。
五、如果自己/家人/周边的人接触过“新型病毒肺炎”患者,该怎么做?
1.如果自己接触过,需要先进行自我隔离、观察。
2.如果家人或周边的人接触过,可以提醒他们,但态度要尊重、真诚、鼓励,避免人际冲突。可以提醒我的亲人和周边的人,保持个人和家庭卫生,戴口罩,以及认真洗手和消毒。
3.及时联系辅导员(班主任)报备情况。
六、专业帮助
前面提到,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信息影响下,不同人的反应会有所不同。如果你或周遭的人有下列的感受或状况,并持续超过2周以上,请尽快就医或寻找专业心理咨询师求助。
面对现在的疫情,我们能做的是照顾自己,关心身边人,留心身边的美好,多听官方媒体的发布,认真做好防护,团结一致,让专业的人去做专业的事,保持对前景的期盼。
附件:山东省教育厅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关于开通心理支持热线和网络心理辅导服务的公告
学生工作处、团委
2020年1月31日
附件
山东省教育厅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
关于开通心理支持热线和网络心理辅导服务的公告
为帮助社会大众和广大师生加强心理防护,积极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山东省教育厅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从1月31日起依托省内高校心理咨询专业力量搭建省级平台,为社会大众和广大师生免费提供疫情期间的心理咨询服务。
一、服务形式
通过热线电话和电子邮箱两种方式为有心理辅导需求的人员提供服务。高校师生可向所在高校心理咨询中心求助,请关注所在高校官方发布的相关信息。
二、服务时间
每日上午8:30—11:30,下午13:30—17:00。
三、团队介绍
所公布的咨询服务平台均为山东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示范中心,心理咨询师经严格筛选,具有专业资质和丰富咨询经验。
四、平台热线电话和电子邮箱
平台名称 |
热线电话 |
电子邮箱 |
山东大学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 |
0531-88364194 |
xljk2020@sdu.edu.cn |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 |
0532-86981392 |
240839008@qq.com |
山东农业大学 大学生心理教育中心 |
0538-8242205 |
sdnydxxlzx@126.com |
山东师范大学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 |
0531-86181251 |
sdnuxljk@126.com |
青岛大学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研究中心 |
0532-85953102 |
qddxxlzx@163.com |
山东科技大学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 |
0532-86057909 |
sdustxljk@163.com |
青岛科技大学 心理健康教育与研究中心 |
0532-88959525 |
552458774@qq.com |
青岛理工大学 心理健康教育中心 |
0532-85071234 |
2597068331@qq.com |
山东理工大学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 |
0533-2787223 |
1565654968@qq.com |
聊城大学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 |
0635-8238200 |
xinli@lcu.edu.cn |
山东建筑大学 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 |
0531-86361330 |
Zhouxiuyan@sdjzu.edu.cn |
鲁东大学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 |
0535-6696060 |
1515904362@qq.com |
青岛农业大学 心理健康教育中心 |
0532-58957994 |
xlzx@qau.edu.cn |
山东财经大学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研究中心 |
0531-88596211 |
xinlizixunsdufe@126.com |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 |
0538-6235057 |
kxjun999@163.com |
山东工商学院 心理咨询中心 |
0535-6904935 |
437224166@qq.com |
齐鲁师范学院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 |
0531-66778385 |
qlnuxinli@163.com |
山东青年政治学院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 |
0531-58997268 |
Shanqingxinli@163.com |
潍坊学院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 |
0536-8785117 |
2909452579@qq.com |
泰山学院 心理教育发展中心 |
0538-6715050 |
Tsuxljkzhongxin@163.com |
滨州学院 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 |
0543-3191966 |
787301303@qq.com |
有心理辅导需求的人员还可拨打以下热线:
中国计生协会心理咨询服务热线:0571-85109955;
山东省精神卫生中心24小时心理援助热线:0531-88942284;
武汉市精神卫生中心(武汉心理医院)危机干预热线:027-85844666。
需要说明的是,本次服务按照志愿精神和心理咨询职业伦理规范,提供专业心理支持和网络心理辅导。对于需要专业精神卫生机构诊断、治疗的情形,将提供转诊建议,进一步的诊疗由服务对象与专业精神卫生机构对接。